《大公报》,大公报是谁创办的

创办《大公报》

1902年6月17日,信奉天主教的满族立宪党人英华在天津创办了《大公报》。此创办得到了天主教资本家柴天宠和天主教堂主教樊国梁的支持,共筹集资金超过万两。英华担任社长,同时亲自撰写政论文章。

《大公报》每天发行8版,主张君主立宪,呼吁尽快召开国会,旨在“开风气、启民智,吸收欧洲西方学术,启迪同胞智慧”。该报以其敢言著称,要求慈禧太后归政,反对顽固守旧,支持改革而反对革命,倡导民族独立,抵制帝国主义侵略,同时提倡西方学术,反对保守的“国粹”。

《大公报》,大公报是谁创办的

关于创办人

《大公报》由英敛之创办。自创刊以来,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,并在建国前期具备了显著的影响力。报纸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版本,包括重庆、天津和上海的《大公报》。然而,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重庆和上海的《大公报》停刊,天津的《大公报》改名为《进步日报》,后来又恢复原名并迁移至北京,主要报道财经和国际问题,直至1966年停刊。目前,只有香港的《大公报》继续发行,但影响力较前有所减弱。

《大公报》,大公报是谁创办的

《大公报》的历史背景

《大公报》是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,初在天津发行,后又扩展至上海、汉口、重庆等地。尽管是民间报纸,却在多个政治事件中发表了鲜明的观点,其政论在报界享有盛名。

《大公报》的创办及旧时代“三巨头”

《大公报》创办于1902年,其创始人英敛之是英若诚的祖父,也是英达的曾祖父。他出身贫寒,凭借个人努力成为著名文人和《大公报》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。22岁时,他信奉天主教并与皇族人士结婚,这些选择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。

1901年,英敛之在云南蒙自的法国领事馆工作期间,与柴天宠商量创办报纸,次年夏天,《大公报》在天津法租界正式成立。英敛之全面负责《大公报》的言论与经营,凭借外国势力和教会的支持,该报以“敢言”驰名,积极宣传君主立宪,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。尽管如此,英敛之最初办报是为了解决生计,后来因为对经营不感兴趣以及袁世凯的打压,在主政十年后出售了《大公报》给股东王郅隆。

《大公报》,大公报是谁创办的

王郅隆接手后,《大公报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成为安福系的机关报,社会声誉下降。1925年,安福系垮台后,王郅隆去世,《大公报》停刊。1926年,吴鼎昌、张季鸾和胡政之重新接办《大公报》,三人明确分工,确立了“不党、不卖、不私、不盲”的原则,使报纸复苏,成为备受关注的大报。《大公报》经历了多次改组和更名,现在已成为全国性的财经新闻报道报纸,而香港《大公报》依然在出版。

经过120年的发展,《大公报》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化,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记载。在新闻史上,英敛之及其团队——被称为“三巨头”的吴鼎昌、张季鸾和胡政之,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作者头像
seoxx创始人

上一篇:曼城04后门将,《足球经理2024》曼城门将有哪些《足球经理2024》曼城门将介绍
下一篇:意乙联赛结果,里贾纳足球俱乐部球队资料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